“免礼!”
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往下方扫视了一眼,淡淡地说道。
在场的所有人,全部起来,再用期待的眼神,往朱元璋看去,他们都很清楚,等会就要考核一下,三位皇孙的功劳。
其中最期待的,就是那些文官。
当然也有人是担心的,比如淮西勋贵等武将,此时忧心忡忡,按照蓝玉的想法,就是帮朱允熥立军功,以此来赢得这三年的考核,以军事手段治理河西。
老朱是开国皇帝,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。
蓝玉就认为,陛下对军功肯定很重视,这是个天然的优势。
但朱允熥在途中被带回应天,其中原因如何,只有蓝玉等核心人员知道,其他武将都不太清楚,不过蓝玉要在北边守边,暂时还赶不回来,他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。
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
练子宁首先上前道:“皇长孙殿下,治理凤阳有功,臣要为皇长孙请功!”
他双手举起一份奏章。
这是他们文官集团,昨天连夜在一起做出来的,主要内容是朱允炆提供,他们安排去凤阳的幕僚,也带了一些线索回来,并且得到朱允炆的同意。
今天的朝堂,主要是考察这大半年内,他们做了什么事。
那些文官很有自信地,帮朱允炆第一个表现功劳,让陛下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。
不过朱允炆并不认为,什么先入为主有用。
他们是打动不了朱元璋的心思。
朱允炆也清楚在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凤阳,平平稳稳地治理,政绩也是平平稳稳,没有多大的功劳。
但是没所谓了,他也不打算,在这方面能把朱炫打败。
“拿上来吧!”
朱元璋淡淡地说道。
云奇下去,把奏章送上来。
其实奏章的内容如何,凤阳的官员,早就送过一份回来,朱元璋也看过了,但现在整理送上来的,和之前的差别不大。
不算太出彩,但又不太平庸。
“允炆,你来说一说!”
朱元璋看完,就合上奏章。
朱允炆出列,拱手道:“孙儿刚到凤阳,首先处理了一个争田的案件,惩罚了一个欺压百姓,霸占田地的家族,处理了积压了一段时间的公务……”
他就把自己做过的事情,完整地说出来。
并没有像那些文官那样,把事情着重地夸张化,突出功劳和政绩,只是叙述地说出来。
因为皇爷爷一眼就能看穿,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在其中,太过夸张,会适得其反,倒不如真真实实的。
这就急得那些文官,不断地打眼色。
那些夸张的复述,他们早就和朱允炆商量过,哪曾想朱允炆并不那样去说。
朱元璋一边听,一边微微点头,觉得这个孙儿,还是个实在的人。
和以前一样,不会说谎骗皇爷爷。
等到朱允炆说完了,朱元璋赞叹道:“好!允炆理政,有条不紊,做事平稳,政绩明显,做的都是民生,为的是百姓,做得很好,退朝之后,咱有重赏。接下来的两年,你也不能懈怠,继续努力。”
“多谢皇爷爷!”
朱允炆拜道。
这已经是对于平平无奇政绩,最高的评价。
就算夸张化地去描述,最后得到的评价,差不多也是这样。
那些文臣舒了口气,这个评价他们满意了,还有陛下的赏赐,说明陛下很认可朱允炆。
“允熥!”
朱元璋又道:“接下来,你来说一说吧!”
朱允熥就在应天,做了什么,都避不开朱元璋的耳目。
本来也没啥好说的,但是也要走个流程,让其他大臣看看都做了什么。
“孙儿一开始是在河套。”
朱允熥很无奈,可以想象垫底的肯定是自己,又道:“在舅姥爷蓝玉的帮助之下,立了一下军功,后来回京,在**县做了一些事情,但都是些小事,远比不上大哥……”
**县就在应天府下面。
在天子脚下,能有什么特别的事情?
基本是没有。
就算有,锦衣卫也都解决了。
朱允熥回来之后,需要治理的事情不多,大部分时间,还是在治疗,现在汇报了,内容干巴巴的。
那些文臣听着,心里在暗笑,但当然不敢笑出来,否则老朱有他们好看。
那些淮西勋贵看到这里,感到很无奈。
他们一群武夫,去打仗还行,但是治理一个县,实在给不了太多的帮助,如果在河套,怎么打仗,如何去打等等,都能帮朱允熥规划得完完整整。
好在朱允熥本就不想争夺什么,只是来陪跑的,有没有功劳,以及功劳多不多,都没所谓。
“皇爷爷,孙儿就这些了。”
朱允熥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都说出来了。
朱元璋满意道:“允熥的情况特殊,咱可以理解,不过你做的那些,都是你真正的实力去做,**县现在越来越好,咱可以看到,也有重赏。”
“多谢皇爷爷!”
朱允熥确实是凭借自己的实力,去治理一个县。
因为身后的人,给不了太多帮助。
唯一能帮自己的,就是**县的知县。
对比之下,朱允炆全靠那些文官集团幕僚的帮助,尽管某些事情做得很好,但都不是自身真正的实力。
听着朱元璋的话,那些武勋,顿时眉开眼笑。
甚至有些挑衅地,往文官那边看过去。
这是真正的实力,是朱允炆远比不上的。
虽然做的事情不多,但全靠自己的实力,没有其他人帮忙。
那些文官见了,很不爽地瞪回去,又没办法反驳。
“好了!”
朱元璋对他们很满意,正要让朱炫汇报的时候。
“陛下,吕宋王玛卡帕尔,已经在外面等着了。”
主客司的卢安突然说道。
礼部尚书陈迪听着,眉头一皱。
卢安在这个时候,提什么吕宋王?
也不看看现在要做什么,是什么场面。
他不断地给卢安打眼色,但是卢安就当作看不到那样,因为这是陛下的吩咐,否则给他再大的胆子,也不敢在这个时候,把吕宋王提出来。
在场的其他大臣,有部分人知道吕宋王来请封,但为什么要来请封,就不是很清楚。
但是大部分人,都不太清楚,主客司那边,又接待了海外的人,还是来请封的一国之主,同样好奇地往卢安看过去,不懂礼部的人要做什么。